行业动态

【核心观点】北斗天线为什么突破基础理论?

发布时间:2022-08-29发布来源:常州仁千电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阅读:

  北斗三号的建成,标志着新的价值链正在被重塑。除了对核心芯片的关注,北斗天线还承载着新的使命。


  经过多年的洗礼,北斗芯片的自主性也上了一个新台阶。上海海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市场总监尹念吉介绍,目前国内围绕北斗的产业链布局已经非常成熟,作为核心器件的北斗天线已经完全独立,占据国内90%以上的市场份额。


  随着北斗应用的全面拓展,位置服务、测绘、授时同步等三大细分市场已经拓展为消费解决方案、地理信息系统、关键基础设施三大市场。新兴的无人机和应急响应市场也受到广泛关注,而双频和高精度GNSS在智能手机和可穿戴设备上越来越受欢迎。


  相应的,北斗天线也诞生了一个新的命题,因为它的性能直接关系到产品的最终性能指标,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,它的天线形状是不一样的。


  尹念吉说,比如智能驾驶,多采用鱼翅天线。难点在于将北斗天线、AM/FM天线、4G天线集成在有限的空间内。其隔离和电磁兼容性导致了非常特殊的布局。对无人机天线的体积和重量有很高的要求,同时需要达到很高的精度。所以螺旋结构方案更适合这种场景。测绘和地基加固系统对天线的性能指标要求严格,相位中心小,全频段覆盖,所以对天线从设计到装配都有技巧。智能手机在成本、集成度、体积、工艺、高精度定位等方面要求更高。


  随着各种技术和应用的融合,北斗的迭代之路不断向纵深推进。无论是5G技术的普及,还是万物互联的推进,北斗已经成为重要的基础设施。除了提供精确的位置服务,小型化、低成本成为北斗企业不断探索的目标。


  目前国内精度最高的产品用的是28nm,和全球导航芯片技术一样。但在高精度定位越来越普及的时代,尹念吉认为,未来北斗芯片需要不断用更高精度的工艺升级,以克服小型化、低功耗、全频等问题。北斗天线的微带和螺旋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,而高精度定位要求天线越来越小。如何突破基础理论,达到厘米级的定位精度,是未来的一大挑战。


  北斗不仅是中国的,也是世界的。尹念吉期待,借助北斗三号系统提供的全球服务,北斗天线将大规模走出去,向世界提供高性价比的优质产品。